從“進淄趕烤”到天水麻辣燙,從貴州“村超”到“爾濱”旅游……當前,旅游正前所未有地進入人們的視野、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。透過一個個現象級傳播的文旅話題,不難發現一個引人注目的趨勢:我國旅游發展步入了快車道,開啟了“加速度”。
從小到大、由弱漸強,旅游業地位的明顯提升,有目共睹。從個人視角,每逢節假日,無論是旅游景點還是休閑街區或“網紅”打卡點,“1億人”特效拉滿。從行業層面,文旅產業鏈條長、收益面廣,和百業相互賦能可釋放出巨大的“乘數效應”,如吃一頓天水麻辣燙人均消費30元,卻能帶動當地消費650元。從整體層面,2012年到2021年,國內旅游收入年均增長約10.6%;2012年到2019年,國內出游人次實現翻番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,旅游業“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、幸福產業”。
有何密碼?近年來,乘著文旅融合發展之風,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,供需兩側持續發力,最終促成了一個個“頂流”出現,一座座城市走紅。一方面,疫后文旅需求集中釋放,旅游不僅是一種消費方式,而且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、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。另一方面,從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視文旅融合發展,文旅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,宣傳營銷和品牌打造不斷創新,使得新業態、新模式、新供給層出不窮。高品質的消費需求和高質量的發展形成互動和循環,有力促進旅游業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。
新時代新征程,旅游發展面臨新機遇新挑戰。要看到,旅游出行投訴熱度不減,出游時間高度集中影響消費體驗,人均旅游消費、城鄉居民出游率等指標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……這些現實問題制約著文旅消費潛力的進一步釋放,也阻礙著旅游產業轉型升級。破解這些瓶頸和難題,要堅持守正創新、提質增效、融合發展,統籌好政府與市場、供給與需求、保護與開發、國內與國際、發展與安全等關系,不斷完善體制機制,提高管理水平,提升游客滿意度、增強獲得感。亦有專家提醒,面對“潑天富貴”,除了打造消費場景、守護市場秩序,也需防止短期過度投入造成資源浪費,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說服力。
今年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,積極培育文娛旅游等新的消費增長點,大力發展文化產業。近日,各地以“中國旅游日”為契機,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旅游市場消費潛力,社會反響熱烈。作為全國重要的旅游客源地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產業集聚地,廣東充分挖掘資源稟賦,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積極開展“好客山東 好吃廣東”文旅資源互動合作,發放新一輪文旅消費券,舉行全省鄉村旅游項目簽約等,持續釋放旅游紅利,讓“詩和遠方”更美好、更可感可及。歡迎海內外游客到廣東來、到粵港澳大灣區來,在暢游南粵、暢游灣區中感受“詩和遠方”、感悟幸福生活。 (陸 夷)